2008年6月16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  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啥样?我出去后工作好不好找、怎么找?回到亲朋身边该怎样和他们相处?这些问题,即将刑满获释的服刑人员几乎都会碰到。于是长湖监狱开起了回归教育培训班——
为囚子回归社会搭起桥梁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张恺

  李明(化名)是长湖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,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刑满了。平时一贯表现较好的李明参加了监狱最近开办的回归教育培训班。这让他比其他服刑人员享有了不少“特权”:不仅日常劳动任务减少了30%,生活开支被放宽了限制,住进监狱专门设立的低戒备管理区的他,在休息时间还可以自由出入监狱图书室、电脑室,并能经常与家人通上亲情电话。
  不仅如此,在这里,李明还接受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。回归社会后,心理方面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、有哪些心理问题需要克服、如何调整心态和情绪、怎样适应新的人际关系……监狱专门邀请来的心理专家为李明他们指点着迷津。“我很担心出去以后被别人歧视,遭遇挫折,所以很没自信心,有段时间反而有点怕出去。后来回归培训班的心理专家不仅给我做了心理咨询,还教给我几套调整情绪、建立自信的方法,现在我再也不担心了,我相信自己出狱后会适应有些陌生的社会生活。”
  要新生了,李明最关心的事就是找工作。尽管他在监狱里学了不少技术,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服刑经历,他仍然有些担心自己的就业前景。不过,来回归教育培训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,他心里有底了。因为隔三差五监狱就会请地方上劳动管理部门的领导、专家进监,为他们上就业指导课。大到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如何、紧缺岗位有哪些,小到面试时的回答技巧、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,都能找到答案,这让李明受益匪浅。更让他高兴的是,有时候随劳动部门进监的,还有一些地方上的企业,在观察了李明他们的劳动技能之后,有的企业很满意,当场与他们签订了就业意向。
  与李明一起参加回归教育培训班的,共有来自监狱十一个监区共55名即将刑满获释的服刑人员。长湖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王浩介绍说,回归教育培训是监狱严把罪犯出监教育关的有力举措,同时也是监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,构建开放式教育格局的又一有益尝试。“让服刑人员早日融入社会,更好地适应社会,是我们监狱‘改造人’的最终目的。